中國廢舊電纜回收產品行業發展介紹如下:
中國廢舊電纜回收行業改革開放以前
1897年(清光緒22年)3月,中國第一根地下電力電纜在上海投進使用,當年使用的那條2700米長橡皮盡緣鉛包護套的照明電纜是進口產品。直到四十二年后(1939年)在昆明(電纜廠)才生產出首根國產電纜。1949年以前,電線電纜行業只有職工2000余人,生產設備約500臺,年最高用銅量僅6500噸。其中昆明、上海、天津、沈陽四個電線廠共用銅5700噸,產量占全國的87.7%,電線電纜行業發展緩慢。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電線電纜行業才得到飛速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電線電纜行業發展迅速,1952年導體量達1.53萬噸,為建國前的2.63倍。
“一五”計劃時期電線電纜行業開始有計劃地健康發展。1953年機械部直屬電線電纜廠有昆明、沈陽、天津、上海、湘潭和哈爾濱等6家。其中沈陽電線廠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由蘇聯援助擴建,1956年建成投產改名沈陽電纜廠。上海電線廠擴建了電纜電線車間、盡緣線車間并籌建電纜車間,于1957年改名上海電纜廠。天津電線廠進口了匈牙利的拉線機和漆包機,建成新的漆包線車間,1963年劃回電子產業部改名609工廠。
與此同時,國家對迅速發展中的私營電線廠逐步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并針對當時產品重復、工藝落后、質量低劣的現象采取整頓措施。上海市將當時的105家私營廠合并為18個中心廠,天津市將65個私營廠合并為10個電纜廠,北京市將17個廠合并為北京電線廠,廣州將18個廠合并為廣州電線廠,武漢將3個廠合并為武漢電線廠,福州將10個廠合并成福州橡膠電線廠。通過合營改組,進步了技術和治理水平,促進了生產發展。
為解決電線電纜行業專用設備題目,將私營上海新業鐵工廠改組為公私合營上海新業電工機械廠,以生產線纜設備為主,1952年~1957年共生產電線電纜專用設備221臺。
為了開展科研、工藝設計、工藝裝備設計三結合的科研設計工作,1957年10月在上海組建了上海電纜研究設計試冬從事電線電纜產品的研究設計、新材料新工藝研究、電纜廠工藝設計、電纜專用設備設計及成套設備選型定型工作,并作為部局技術后方和電線電纜產業的情報中心。
電線電纜用以傳輸電(磁)能,信息和實現電磁能轉換的線材產品。廣義的電線電纜亦簡稱為電纜。狹義的電纜是指絕緣電纜。
用以傳輸電(磁)能,信息和實現電磁能轉換的線材產品。
品主要用在發、配、輸、變、供電線路中的強電電能傳輸,通過的電流大(幾十安至幾千安)、電壓高(220V至35kV及以上)。
中國廢舊電纜回收行業現狀
電線電纜行業是中國僅次于汽車行業的第二大行業,產品品種滿足率和國內市場占有率均超過90%。在世界范圍內,中國電線電纜總產值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電線電纜生產國。伴隨著中國電線電纜行業高速發展,新增企業數量不斷上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的增長,為線纜產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中國市場強烈的誘惑力,使得世界都把目光聚焦于中國市場,在改革開放短短的幾十年,中國線纜制造業所形成的龐大生產能力讓世界刮目相看。隨著中國電力工業、數據通信業、城市軌道交通業、汽車業以及造船等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對電線電纜的需求也將迅速增長,未來電線電纜業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2008年11月,我國為應對世界金融危機,政府決定投入4萬億元拉動內需,其中有大約40%以上用于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全國電線電纜行業又有了良好的市場機遇,各地電線電纜企業抓住機遇,迎接新一輪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
濟南明輝廢舊物資回收有限公司 魯ICP備19023783號-1